close

 


 



 


(女兒大一油畫)


 


 



寫了「玩出聰明來」,腦中浮現幾件兒子「聰明的玩」的舊事分享。這和玩出聰明有關嗎?或許。那麼這篇是否算是續集呢?


 


兒子小二我們逛花市,當時他緊盯著一攤,以乒乓球丟進玻璃杯的球數換取獎品的攤位看。當時已有幾個人在玩,但少有人將乒乓球丟進玻璃杯。每次看著他們算準了丟,乒乓球總是不聽使喚的從玻璃杯裡彈跳出來。


 


我問兒子要玩嗎?他說等一下。過一會兒他開始玩,乒乓球竟然聽話的一顆顆彈進玻璃杯裡。我覺得好玩接過他手中的球丟,兒子即時叮嚀:


 


「乒乓球不要對著玻璃杯丟,妳只要輕輕的丟在玻璃杯前面一點的地方,球會自動彈進去。」他比了比大約的位置。


 


真的很神奇,我的球也一顆顆彈進玻璃杯裡。後來想想;這個原理真的很簡單,點破了並不值錢。乒乓球本來就很容易彈跳,與其讓它彈出來,不如設計距離請它跳進去。


 


一般人會從經驗中學習,領悟力高的或許丟過幾次就明白這個道理,領悟力低的可能一試再試,始終不知道為什麼乒乓球不聽話。


 


其實做任何事都一樣,今天玩這個遊戲,前面嘗試階段多付出的是金錢和耐力,若果換成生活中的大小事呢?得與失之間有時影響至大。


 


為什麼我們在做任何事之前,沒有習慣透過思考找出解決之道再進行呢?


 

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

 


另有一次是帶著兩個孩子玩「湯姆熊」。我居住的城市有家百貨公司,其中一個樓層是經營「湯姆熊」電動遊樂台的。那一年我們手中有這家百貨公司禮劵,帶著當時分別是小四、小三的女兒和兒子添購衣服。


 


幫孩子各買一套衣服還剩四百元禮券,不上不下的怎麼辦呢?於是一人各給兩百元讓他們到「湯姆熊」消化掉。


 


兩個孩子很少接觸電動遊樂器材,看著他們一趟進一趟出的找不到想玩的遊樂台。我和老公在一旁敲邊鼓,慫恿他們加入戰局,把禮券花完好回家。


 


後來兒子終於選定了一台「投幣高手」。


 


玩法:


1、機械臂只能左右各45度調整方向。


2、將代幣放進機械臂。


3、拉機械臂拉桿彈出代幣。


4、以代幣撞擊到的點數領取獎品。


 


這座遊樂台的機械臂前方有許多晃動的青娃,它們口中有一個點數牌,有的5點;有的10點。


 


青娃嘴巴一閉一合很難把代幣彈進去,看來這個遊樂台是不容贏得點數的,因為青娃身體和嘴巴同時不規則的移動。


 


要打下它口中的點數必須算好時間和青娃身體移動的距離,連同青娃嘴巴的張合的時間一起算其實難度很高。,


 


吊詭的是;在高高的右上方有一塊牌子,上頭寫著天文數字點數,它竟然挺挺的立在那完全沒有動。


 


怎麼有這麼便宜的事?兒子把機械臂往上往右挪,他企圖打下它賺那個天大的點數。


 


事情可沒有那麼容易,機械臂的角度根本對不到那塊牌子,原來這是設計來誘惑人的,它根本打不到。


 


難怪它不需要動,我在旁邊對這樣的設計深表佩服。正想轉身卻看到兒子猛力拉桿,瞬間代幣快速的彈了出去,竟然與那塊天文點數擦身而過。


 


怎麼辦到的?代幣怎麼可能會彈到那個地方去?不及我細想,兒子接著二度將代幣擺進機械臂,這一次我屏息以待…


 


兒子再猛力一拉…


 


代幣直直的打到牆壁瞬即彈向「天文點數」!


 


它準準的被打到,倒下來又撞擊到另一個中天文點數,再掉下來再撞擊小天文…


 


遊樂台點數出口長條的紙捲轉個不停,它像滾動過的毛線在地上越滾越長,我和老公、女兒呆了半響才開始彎腰檢拾紙捲。


 


機器停了;點數出口不斷的閃著紅光。


 


「啊!點數券不夠給,趕快找管理員!」我們有些小緊張的喊著。


 


紙捲裝上去繼續轉,我們再次合力整理那些天文點數。接下來的事在記憶中就比較糢糊了,約略是一大捆的紙捲積點換到一些文具和不怎麼好玩的玩具。


 


我們較鮮明的記憶,幾乎全停留在撞擊到的一剎那,以及滿地收紙捲的那一段上。


 


回家的路上老公和兒子走在前頭,女兒跟在我身邊,我們走向停車場。


 


女兒靜默了半響,問我:「怎麼會這樣?」


 


我說:「那也是數學。弟弟腦中算計過才打的,原理跟撞球一樣。」


 


女兒此時對弟弟的智力發展還不是很清楚,他們只差一歲常常被比在一起。兒子的強項在智育,女兒在美育,而大人們看重智育,讓女兒在成長過程中受了不少委曲。


 


女兒有些不服輸,一些較勁的戲碼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上演。趁著這件事的發生我企圖讓女兒了解,每個人的能力發展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。


 


「弟弟有很好的數學能力不要跟他比。他的那一部份能力莫說是妳,很多人也都跟不上。就如妳的手很巧,圖也畫得很好,這些弟弟也跟不上來的。」


 


女兒似懂非懂,不過從此經歷一件又一件讓她折服的事後,在上國中時她終於懂了。兩姐弟感情極好,分道揚鏢打出了屬於自已的一片天,如今他們各忙各的相互欣賞。


 


當時我的母親與我同住,她聽了這些事曾擔心孩子會因嚐到甜頭而樂此不疲。我覺得不會,因為我看到孩子不為拼輸嬴,而是把它當成問題在解決。問題解決了這件事也就結束,它跟賭博求勝負是不相同的。


 


很多年後回頭看,果然;孩子並不因此沉迷電動玩具。他忙著解決其他的問題,日子過得忙碌且豐富。


 


玩出聰明來與聰明的玩法,到底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呢?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sa獨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