忍不住還是想談放風吹。


 


繼上回「掰 ㄎㄚ ㄟ章魚哥」飛上天後的一個禮拜,我們又來到空曠的海邊。


 


距離「風吹聚集地」還有很長一段路,就再次看到可愛的章魚哥高高的掛在天邊。這一次它飛得好極了,趕忙檢視它的「掰 ㄎㄚ」


 


八肢健全!


 


那也按ㄋ ㄟ~


 




 


 



顯然這一整個星期它下足了功夫,就是要擺脫殘障八肢齊全的飛到天空去。章魚哥的體積相當龐大,抬頭望天不想看到它都很難。那天下午它可快活得很,一直到我們離開都還待在高空上不肯下來。


 


從章魚哥跌跌撞撞的施放經驗,我們看到了施放者屢敗屢試的決心,他從失敗中擷取智慧向完美趨近。


 


下午四點多陽光仍然刺眼,時過端午天氣非常炎熱,雖然空氣中帶有淡淡的鹹味,但四周空曠海風徐徐,身處其中卻也身心舒暢。




 




 


 



「風箏的聚集地」一詞悟之於劉墉的一篇短文。許多年前看的書名早已忘記,但文中使用感性的、平實的方式書寫有關人生的成功經驗和道理,卻是印象深刻恆久不曾忘記。


 


文中敘述作者在國父紀念館看一群孩子放風箏,不知何故那些風箏全聚集在同一處,他納悶的想;另一頭空曠多了,為何不到那邊放?擠在一塊即使空中的風箏們不打結,地上的施放者操控時也容易撞在一起。



 



 


 



作者看著看著不免手癢,於是他也找來風箏,獨自一人跑到空曠的地方施放。風箏逆風而上他抖著手中的細線,拉扯;奔跑…看著風箏越飛越高…


 


好一會兒,作者發現自已竟也和那群孩子擠在一塊兒,才明白風箏並非隨處可放。風箏需邊放邊選擇昇空力,而它之所以能昇空則受迎風面氣流以及風力的影響。




 




 


 



顯然這塊空地放風箏所需具備的條件優於其它地方,致使作者在操控風箏時不知不覺的也與大家擠到一塊。


 


看劉墉這段放風箏記,讓我體悟到平日對周圍的人,生活瑣事諸多意見,其實看而言不如起而行,真正做了才知道困難之所在,有時旁人的作為是迫於現實與環境而不得不為。




 




 


 



前文放風吹 提到科技風箏,當時看到施放者手持雙線雙手快速擺動,兩腳亦隨風箏的速度與高低度前前後後韻律踏步。


 


科技風箏與自然風力昇飛的風箏不同,它速度極快。這一次現場看到利用兩條線連接風箏讓施放者自由控制轉向、或左或右、或快或慢,作出許多變化的特技表演。據說尚有一人四線操控,以及雙人與四人的團隊表演。


 


傳統自然風力風箏是以單線操控,僅能飛高、飛遠,卻無法隨時讓風箏改變方向。特技風箏雖然刺激有趣,但它的變化快速看它表演心情緊繃難以放鬆,或許是年歲的關係,在此之前我是比較喜歡看傳統風箏在天際優雅飄盪。




 




 


 


由於此次來得晚些艷陽熱度稍退,滿天的風箏襯著天邊美麗的雲彩隨風飄移。只見其中一組猶如一架縮小版的滑翔翼飛行速度極快,上天入地;左右旋轉在空中做持技翻滾。


 




 


 


好奇的循著風箏的位置趨近,卻見那裡早有一群人圍觀。逛了大半圈正想找地方歇腳,附近有個漂亮的遮陽涼棚,我們選好角度坐下來吹海風;賞風箏。


 



正當這組特技風箏快意的急速爬升及俯衝之時,另一組造形相同的風箏己然悄悄加入,它們極有默契的跳起了空中芭蕾,雙鳶時而分列如炸彈開花,時而懸空畫圓;交叉穿心。長長的尾翼的在空中拉出了美麗的線條,滿天飛舞變化萬千,讓人目不暇給。



 



 





 


 


心中一陣喝采,不知不覺的走出涼棚穿越人群,看到兩位施放者規律的走著左右鏡像的舞步,手中雙線操控天上兩隻飛舞的龍鳳,真是讓人驚艷無比。


 


我們看得目瞪口呆;驚異連連,它們不斷的交會、分離,快速的律動美妙極了。我忙著掌鏡企圖在空中捕捉最美的畫面,此時老公突然很烏鴉的說;飛這麼快怎麼不會相撞?


 


看到兩鳶極速交會,我沒空答腔急忙按下快門的同時聽到「拍」!好大一聲…它們真的撞在一起了!不過超「粗勇」的,竟然毫髮無傷的繼續表演沒有掉下來…



我…好可惜;慢了零點幾秒,拍到的是它們相撞後馬上分開的畫面。



 



 


 


看過這場龍鳳雙飛的風箏表演,我不再說;「我只喜歡傳統的單線風箏」,特技風箏實有它迷人之處,風箏在天際飛躍翻滾得漂亮,不僅是施放者面對強勁旋風的挑戰,對於觀賞者更是一場超級震撼的視覺享受。


 


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



 



 


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sa獨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