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
 


女兒近期畫作─插畫


 


 


 



在寫兒子的單元裡經常提到 朱 教授,其實朱教授和我們的淵源不深,但他卻是兒子就學首度觸礁;在我們最最無助的時候對我們伸出援手的人。


 


朱建正教授當時任教台大數學系,在李雅卿所著作的「成長戰爭」裡,提過他曾輔導過她的孩子─唐宗漢。


 


認識朱教授是在兒子初上小一的時候,我帶著孩子搭火車回娘家,兒子一路上好奇的盯著列車上的電子佈告欄看,他不斷的回頭和我討論跑馬燈裡的字幕內容。


 


兒子在幼稚園大班時已大量閱讀,小一課餘他幾乎都窩在兒童圖書館看書(閱讀),快速閱讀對他已不是問題。


 


彼時有位媽媽也帶著她的孩子坐在走道的另一頭,或許她觀察了一斷時間好奇的詢問:


 


「妳這孩子多大?為什麼字幕跑這麼快,他可以快速的看懂每一個字?」


 


正巧這位媽媽的孩子和我兩個孩子年紀相仿,因此我們很快的聊得熱絡。她很羨慕的說:「這樣的孩子學習無困難,當媽媽的最輕鬆了。」


 


偏偏當時初上小學的兒子,正與就學環境格格不入讓我操心不已(轉學–小學 ),當時那位媽媽提到了 朱 教授,提到成長戰爭中 朱 教授如何的協助台灣的超級神童學數學。


 


她給我一個訊息; 朱 教授就住新竹,並給了我聯絡的方式。


 


當 時朱 教授在一家書局的樓上開設數學家教班,那是一個奇特的班級,裡頭沒有黑板與粉筆,他讓大大小小的孩子齊聚一堂,從高中到小學的孩子各自低頭自學,更有趣的是許多孩子的身邊還有家長陪著。


 


此等景象甚是有趣,一樣的陪為什麼不留在家裡,而要花費花時間把孩子帶到這裡來呢?這個疑問在日後得到了答案,那些媽媽說:「孩子在家不肯自學,只好帶到這裡來。」


 


教授是名符其實的家教,他大多時候等著孩子自學遇到困難主動過來詢問。有時他也會趨前了解孩子自學的進度。


 


我等到下課後和教授談兒子的狀況,他以他的專業和親身體驗,給了我許多建議,更在孩子轉學後與新老師的溝通;以及孩子對新學校的適應給予諸多協助。


 


兒子喜歡從生活中玩數學,但對數學玩具的深入則起始自朱教授。就像許多家有數學資優兒的父母一樣,我對如何引導孩子做數學是茫然的。


 


當與朱教授交談後,決定讓兒子到朱教授的家教班來,來做什麼呢?我不知道。我直覺的以為朱教授會幫助他。


 


當時兒子不肯跟大家一樣坐下來自學,他很多時候鑽到桌子底下玩玩具。那些玩具是樓下書局放著讓這些孩子下課時候玩的「數學玩具」。


 


頭一次聽到數學玩具就個名詞,原來家裡好多玩具都屬此類,難怪兒子玩得不亦樂乎。這些玩具隱含數學原理,如何玩;怎麼玩;玩到何種程度大概就要各憑玩家本事了。


 


教授允許兒子在課堂上玩玩具,兒子對這樣的「做中學」原本就敏銳,教授偶而的提點常常得到兒子另類回應。


 


我沒當現場陪侍的媽媽,每次將兒子交給教授我就陪女兒到兒童圖書館看書,下課時候再來接他回家。有天教授對我說:


 


「妳這孩子簡直是天才,不只會舉一反三還會無中生有。」


 


原來兒子把教授給的玩具玩得淋漓盡致,朱教授帶得有趣,也把他長年從收集的數學玩具,帶到家教班來給兒子玩。


 


兒子在這個班級裡玩玩具也偷學大孩子的數學,當教授教導別人時兒子會旁聽,無形中他的數學知識竟也在增進中。有次有位媽媽對我說:「妳兒子竟然會教我女兒做數學。」當時兒子就讀小一,那個女孩就讀小四。


 


那位媽媽還說;「 朱教授把妳兒子當小孫子疼,總是哄著他。」


 


但是好景不常,一小段時間後另有一位媽媽抗議,她生氣的對我說:


 


「妳的孩子可以玩出聰明來,我的孩子不行。」


 


原來兒子的玩玩具學數學,影響到這位媽媽也同是就讀小一的兒子,不願意乖乖的坐下來寫數學,直想要過來和我兒子一起玩。


 


這一位媽媽不認為她的孩子可以從玩具中學習…


 


於是我們離開這個班級,離開朱教授的因材施教。


 


這段因緣際會讓兒子此後好多年從玩具中找數學,我也因這段際遇不斷幫兒子尋找數學玩具。


 


那位抗議的媽媽點醒了我;


 


妳的孩子可以玩出聰明來…玩出聰明來


 


讓我們對兒子學習的認知與信心更深入了一層。


 


我們和朱教授就僅那小段時間的接觸,但日後兒子幾度遇就學環境上的困難就近請教,他都力挺協助我們度過難關。


 


教授在前年教師節因病離世,生前他幫兒子的數學開了一扇窗,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幫他植入「想」數學的因子,如果兒子將來在此領域會有進展,這段相逢美事也算是傳承吧!



 

 


給心急、焦慮的父母:


 


在寫孩子的單元中,陸績有家長問我,孩子小的時候是如何培養他的。


 


我想藉由這篇PO傳達一份訊息;條條大路通羅馬。


 


每個孩子的性向不同,順性發展是最好的教養方式。學習的管道更不會只有一種,選擇孩子喜歡的方式成效最大。


 


我看到許多家有優秀孩子的家長,總是憂心自已的孩子不夠好,深怕耽誤孩子而努力的為他尋求名師;尋求機會。


 


我想奉勸心急的父母,如果是鑽石,它的光芒絕不會被掩蓋。


 


放寬心讓孩子以他的方式累積能量吧!大人過多的參予會讓孩子失了原味。想一想伯樂發現千里馬而願意傾力相助,絕不是因為他比別人學得多,而是孩子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質。


 


過多的學習演練讓孩子看似神勇,但在他身上必也留下諸多前人的努力的足跡。這樣清一色的的孩子並排在眼前,伯樂不會珍惜…


 


當然:學習的方法可以參考 但結果無法複製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sa獨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