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 



 


女兒近期電腦繪圖


 


 



兒子喜愛數學從生活中開始,他玩數學玩具可以從0歲玩到99歲,廣泛的閱讀數學書籍,每階段的進階只因水到渠成。


 


他極少做數學練習,因此不具備紙筆測驗所要求的「精、準、速」。他距奧匹數學是有一大段距離的,不過他的熱愛數學,正巧也不需要藉由「金牌」的榮耀來維持。


 


他也一路超前,而這「超前」對他並不具任何意義,學通數學只是他深入各個領域的工具,數學競賽玩票式的偶有參加,也曾有過不錯的成績,但是這一部份並不是他持續學習數學的動力。


 


其實數學競賽兒子欠缺的是熟練度,偏偏他不願重複解題做練習。競賽結果榜單上很容易的可以找到他,但是他始終不是跑在最前頭。因此我們只把每一場競賽當檢測,放榜了知道他大約在同年級中是什麼程度,也不失為一大收獲。


 


幾年陪考下來,認識了許多數學精英,也見識到了競試強棒背後的辛苦。我認為愈是尖端的數學競試,除了參賽者先天的資質外,誰下的功夫多誰致勝的機會就大。


 


而下的功夫不僅只在於把該領域的數學學「通」,還要求必須具備精、準、速的能力,因此過度的「練習」就是常有的事了。


 


我認識的一個孩子,他就擁有上述的條件,聰慧加上勤學。他一路超前學習,只是從小學到高中,他在公、私單位所舉辦的數學競試場中,為了保持永久的優勢,他仍為了比賽而不斷回頭練習。


 


一本又一本的數學練習題,從台灣繁體版做到大陸簡體版;從初等代數做到微分幾何。熟習各種數學題型以符合比賽所要求的「精、準、速」。他非常努力也得到他想要的,但是這樣的發展對這個孩子會是最好的嗎?


 


適度的參加比賽已不是他能獨自決定的事,最高榮譽是多麼迷人,大人都難以抗拒更何況是孩子。一年好幾次年年都在比,父母、師長那一個不是等待著他一次又一次的為大家帶來耀眼的光環。


 


他從小不斷的做題,近程是眼前的大大小小競試,遠程是高中的國際奧林匹亞數學金牌。這個孩子後來在高二拿到奧匹銀牌後,停下腳步不再參加數學競賽了。


 


他還是數學競賽的戰將,隔年他有機會再戰一場,尤其是他十年寒窗的最終目標─國際奧林匹亞數學金牌就等在眼前,結果他放棄了。


 


我稍稍替他鬆了一口氣,當競賽成了眾人的事,奪牌是多麼沈重的負擔。參加競賽是學習中的一個過程不是目的,看著他長大,他的數學能力是深受肯定的。


 


但是這麼優秀的孩子,真的找到他最好的一條路了嗎?比完奧林匹亞再來呢?所謂的「超前學習」是指超出年級還是能力?


 


如果他的能力範圍內已能學通所謂「超前」的部份,何妨善用這份能力往左、往右、往前看。學習是永久的,擴大學習領域對他將來的發展是多麼好的奠基,為比賽回頭不斷的練習是不是很可惜呢?


 


兒子在中小學階段我們看不到他的成就,比起前一個小孩他的發展可能會讓一些大人扼腕,而深入了解他的人卻會發現他多麼快樂,成就雖然不在現在,只要他繼續熱愛數學誰又能料定他的成就不在將來?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sa獨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