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 


資優班考試放榜了,就如原先我們所預料的。


 


報考之前發生了一段小插曲。在此時的前一年,國小資優智能班的報考資格規定小一下及小二上的操行必須得「優」才能報考。


 


可是在報名前,轉學後的這位新老師,發現兒子小一下的操行,是被打「甲」的。也就是說兒子根本沒有報考的資格。


 


我們不曾注意報考資賦優異智能班會有條件限制。只是讓人感到不解的是;兒子在小一學期結束時,拿回來的成績單,上面的操行成績打的是「優」啊!


 


百思不得其解;幾經推測這兩份「優」、「甲」成績的差異,如果不是登錄時誤植,就是小一的老師對兒子的轉學不能釋懷。


 


兒子轉學那年,或許在新學期開始,原學校辦理兒子學籍轉送新學校時,小一老師更改了原先給的操行成績。我們沒有印証這樣的猜想是否為真,只當它是惡夢一場。


 


新老師很著急,她說問問看有沒有什麼管道,可以證明兒子的確資優,操行方面是被刻意扭曲了。


 


兒子還是順利報考了,原來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。因為在之前一年資優班的報考資格有了新的更動:


 


只看小二上的操行成績。


 


據說根據研究;聰明的孩子大多活躍,初入學在操行上老師必須花費較長的時間調理,所以修正不予採信小一下學期的操行成績。


 


這段插曲化解了公公對兒子轉學的成見。它打破了他認定的「天下無不是的老師」的觀點,驚訝的說;「這老師怎麼會這樣?」


 


兒子參加資優班考試我們並不擔心他是否考得上,比較擔心的反而是考上以後他會怎麼讀。


 


他一向自主性強,如果資優班課程的教學沒有對到他的方向,我可能又會有一連串的難題要解。


 


兒子在一般班級裡,很常遇到發表心得時,他說的內容同學聽不懂,對上課內容他更常說好無聊。


 


原先我對我們的資優教育是有一份憧憬的,我以為那是專為特殊生打造的學習環境,而我們居位地教育局,就在這個新學校裡規設一班「資賦優異智能班」。


 


簡章上大約這麼說:


 


在小 二升 小三那一年經由幾道測試關卡,包括記憶、理解、分析、綜合、推理、評鑑等方面,較同年齡學生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,將其安置於智優班或資優資源班,以加深加廣課程,充實資優生智能,強化學習能力。


 


當初幫兒子轉學,院耽心他捲入大人複雜的世界,曾給了他這樣的理由:


 


「那個學校有一班數學班,我們先去適應環境,一年後去考。」


 


兒子也因此認定自已應該去讀資優班。所以囉;雖然不需做考前準備,但測試時兒子似乎也蠻重視這件事的。


 


 


在考試之前,新老師說班上幾位優秀的學生,無論是那一位參加考試,她都不敢打包票,因為他們的變數比較大。唯讀對我家兒子她有信心,她說若沒考上一定有特殊原因。


 


新老師說教學十多年,第一次碰到這樣的小孩,在課堂上小朋友的發言,通常都有胍絡可尋,只有兒子常常讓她感到他的洞不知道有多深,並說她有幸能夠碰到他。


 


記得當時有位家長問我,為什麼要讓孩子報考資優班?



「為什麼?為了幫兒子找尋適切的學習環境。」我是這麼想。



 


老師也鼓勵兒子到資優班去,她說一班三、四十個學生,能給他的時間實在有限,到資優班去素質比較齊,老師會對課程做加深加廣的教學,可能比較能滿足兒子的需求。


 


這個資優資源班採分散式教學,一共錄取了22個孩子,他們被分散到6個班級裡。這6個班級必需配合智能班編排課程,早上全上國文、自然與數學等主科。


 


智能班的22個孩子在每天早上全集中到一個班級上課,下午則分散回自已班級上和其他的同學學習社會、美術、體育等課程。


 


智能班有兩位老師,一位負責國文;一位負責自然與數學教學。這22個孩子被分成兩組,同一時間一組上數理,另一組上國文,下一堂再交換上課,兩位老師同一課程必須為這兩組學生各講授一次。


 


這樣的編排煞費苦心,但是就像 朱 教授所說的:


 


「我們的資優教育只有輔導一般資優生的能力,它並沒有輔導特殊資優生的能力。」


 


兒子在這樣的班級仍屬異類,不過小學階段沒有升學壓力,所以在高中、國中、小學的三段資優班裡,此時應算是他最快樂悠遊的時候了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


女兒高中習作


 
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sa獨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