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 



 


 


 


兒子剛進小學資優智能班時,他跟我說:「那不是數理資優班」(智力測驗 ,國中總算考進真正的數理資優班了。

 




我們以為兒子將逐一驗証,資優教育實施辦法中訂定的那一套加深加廣,以及單科智能資優條款。我們熱烈的期盼,只是這份憧憬不到半學期就成了泡影。


 


兒子的智能發展之不平均,在前面幾個單元中曾幾度提到。數理科的加深加廣對這樣的班級可以理解,但國文與英文卻也同步加深加廣,數理資優生被要求成全才資優生。


 


國文與英文的加深加廣?這不是數理資優班嗎?是的!我們的資優教育無論是什麼「資優班」,一律讓家長和學校操成「全科績優班」。例如「美術資優班」除了美術是必然的強項外,其它學科也絕對要高人一等。


 


「音樂資優班」也是,「數理資優班」更是無庸置疑,各科成績都要拔尖傲人,這是我們目前特殊資優教育的共識。


 


家長和孩子以能進入這樣的班級為榮,而且無論學校怎麼操,家長想盡辦法幫孩子進補,都要幫助自家孩子在這群龍鳳中傲視群雄。。


 


有沒有做不到的呢?有!據我觀察,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全能資優生,真正全方位的智能資優少之又少,其他大部份都是各有所長,也各有所短。


 


差距小的比較容易達到均衡的要求,差距大的努力追追追也能拉近兩者間的距離。兒子的距離比較大,國中三年全力以赴的就是國英文科目追追追這件事,學校的數理化學科全丟到一邊去。


 


兒子的數理化科目幾乎是可以自學的。小六的自然老師對我說:「把他帶離學校去找大學教授教,他上我的課很可惜。我為了備課花了兩三天的時間,課堂上他再丟回來的問題,我竟然無法應付。」


 


專研課程是數理班教學的特色,每天的末兩堂課是兒子最最快樂的時間。專研作業他總是做到欲罷不能,他不僅做出老師要求的結果更要推廣問題到極限,甚且還要深挖給出自己的發現。


 


照理說專研課程是數理班上課最精采的部份,這部份為這群孩子所設計,它應該是最被重視的。可是卻因程度太深範圍太廣,作業時間花費太多,且又超出基測大考範圍,它上演了一學期後由家長聯合喊停。


 


曾有家長問我:「專研課的作業都是妳兒子自已做的嗎?我們家必需爸爸和哥哥一起做才能完成。」或許真的太擾民了,國一下它的教學型態就改變了。


 


兒子的數理化這一塊是學校比較不想碰的。理化老師說:「他有一個金頭腦,上課時候他的反應很快,別人後來也想得出來,只是要等他們。」


 


數學老師揚了揚手中的數學課本,提到兒子說:「他說這個舉例是錯的,它們轉個方向兩張圖是一樣的。」他翻開內頁指著數學課本上兩幅鑲嵌圖案。


 


「可是…真奇怪,為什麼別人看不出來?」老師納悶的說。


 


就僅止於此,數理化老師發現兒子的不一樣,但是制度上要求的是他要坐在課堂上,以及參加評估學習程度的所有考試。


 


數學課怎麼上?兒子說:「老師不給做其他的事,我偷偷的讀國文背英文,可是要隨時注意他教到那裡,因為他會抽問。」


 


我常覺得兒子的數理在國中這幾年是停頓的,可是他接受的已是所謂的資優教育了,不在這裡要去哪?


 


 


兒子國一的文科表現還算差強人意,國二開始;英 文 老師發現兒子這個班級英文程度極好,為了不暴殄天物老師不再按表操課。


 


他們的英文教學直接拉到高中程度,國二的英文課程只在每次段考前花 一兩 節課稍稍帶過。程度突然被拉開了,從此兒子必需放下所有事情,每天背單字、片語追英文。


 


也就是在這一個時候,我看到了兒子時間上的無力負荷,與他商量停下交大 葉教授的網路授課。(伯樂出現~ 一對一授課  


 


這裡我想探討的是:單科資優生學習的困境。兒子的非語文智商跑太快,加上初上小一語文課程的挫折(轉學–小學 ),讓他整個偏向數理去了。


 


照理說兒子不均衡的能力,更應該是特殊教育最需關注的,可是在台灣資優生等同績優生,分數成了量化資質優不優的標準。


 


兒子超越一般能力的部份被擱置,不及的部份更被強化。這段時間對於兒子的處境,我是焦慮與徬徨的。對此待遇兒子不發一語逆來順受,我的徬徨與焦慮由他穩住陣腳,是他安撫了我……


 


那是一段不愉快的學習,唯獨他始終不肯放棄的數學研究,此時深深的埋下了根,也才有後來的開花結果。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sa獨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